话 说 粽 子
来源:江苏神龙控股集团 发布时间:2025.07.14 浏览次数:
作者:陶艳梅
粽子,作为端午最鲜活的符号。自是有着它独特的魅力。青翠的粽叶包裹着或糯米或红枣又或是咸蛋黄又或是五花肉……粽子经蒸煮后,溢出混合着草木与谷物的香味。不同地域的粽子有各自的特色:北方的粽子棱角分明,南方的粽子圆润饱满;有的以碱水浸米,有的则缀以豆沙……每一枚粽子,都是地域风味的体现。制作粽子时,人们围坐一团,折叶、填米、捆绳,于指尖一气呵成。咬开粽子的瞬间,黏软的糯米与醇厚的馅料在舌尖交融,时光仿佛也在这一刻变得悠长绵延。
粽子,作为端午的代表性食物,层层剥开方能窥见真味。究其起源,有纪念屈原悲壮投湖之说。战国时期,诗人屈原忧国忧民,却妄遭奸佞陷害,最终怀抱巨石投身汨罗江。百姓闻讯,划船打捞其遗体,投粽子以免鱼虾啃食,于是也有了吃粽子这一习俗。而同时,这为端午节注入“忠贞爱国”的精神内核。
粽子是一枚包裹着历史、文化与情感的芯片。当我们剥开粽叶,品味的不只是食物,更是经过千年的风霜雨雪仍未失传的手艺与情感的延续。当我们观赏龙舟,感受的不只是激情,更是合作的魅力。当我们悬挂艾草,传承的不只是习俗,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与珍重。而我们,也将在这个充满仪式感的节日里,与自然共鸣,不断传承,不断创新。
我们品味粽子的香美,不能忽视艾草与菖蒲的神奇。古人认为农历五月为“恶月”,疫病易生,遂以艾草驱虫、菖蒲祛邪,悬挂艾草、制作香囊,是敬畏自然、珍视生命的一种体现。
粽子黏糯、艾草苦香、菖蒲清冽,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里的一抹浓烈的色彩,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、对历史的追思以及对生命的礼赞。